131968062_3529227203792993_7272497783013004423_n
先來科普一下
戰斧牛的英文是 Tomahawk steak,
戰斧豬則為Tomahawk pork ribs。
因為形狀貌似印地安人的戰斧,
所以取了這麼一個霸氣響亮的名字;
當然,
它是用來吃的,
如果拿來砍人大概只會砍出一堆瘀青…
 
看到ribs這個字眼,
再加上它長長的握柄,
不難想見這塊肉是帶有肋排的部份;
之所以能讓西餐廳一片死灰的豬排市場,
重新從牛排手中搶回部份市佔,
除了討喜的外型,
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同時品嚐到兩個部位的豬肉---腹脇和大里肌肉;
由於是沿著肋骨順勢切割而成,
所以戰斧豬一般都有一定的厚度,
偏肋骨的部位較多汁且富含油脂的香氣,
偏豬排的部份則較為厚實有嚼勁。
 
有些餐廳為求美觀會將肋骨部份的肉修除,
艾講古覺得這樣未免可惜,
所以很粗曠的整隻沒做多餘的修改,
抱著一種「隆吼力啦!」的心態醃製戰斧豬,
期待最後快完食前顧客可以不計形象的手握戰斧大啃特嚼,
好好大快朵頤一番。
(像女主人很愛啃骨頭就超愛這樣🙄)
 
小館的戰斧豬以鹽滷醃製,
所以口味上會稍微偏鹹一些些,
因此附餐蘆筍和馬鈴薯泥不會有過多的調味,
屆時大家可以交替著品嚐,
避免鹽味麻痺了味蕾。
 
arrow
arrow

    艾講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